时间:2024-07-14 11:19:12 次数:233
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集中展示政法领域创新科技应用成果和成熟方案,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助力献策,7月10日至11日,由法治日报社主办的 “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火热开展。
展会上,智慧治理创新成果悉数亮相。由中共兰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兰州市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建设应用案例成功入选!
会上,兰州市作了题为《一张地图知晓社情民意,一部手机实施基层治理,一个程序畅通群众诉求》的发言,分享了兰州市在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创新经验。
近年来,兰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夯实主动创稳基层底板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为载体,以“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自治好、服务优”为目标,以数据资源、信息技术、治理途径的“十大融合”为突破口,以“四个一”工程为保障,创新打造出集“数字化、智慧化、图形化、立体化、可视化、集成化、专业化、法治化”为一体的“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该平台由面向管理的“小兰民情”,面向工作的“小兰网格”和面向群众的“小兰帮办”三大板块构成,通过民情地图全面、直观、立体呈现治理情况,通过网格系统快速、高效、闭环处置各类事件,通过群众端口方便、快捷、合理的畅通诉求表达,实现了“一张地图知晓社情民意,一部手机实施基层治理,一个程序畅通群众诉求”。
五大目标
为解决以往基层治理中基础底数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风险防范不主动的问题,“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在建设伊始就明确了“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自治好、服务优”五大建设目标。
底数清。通过数字地图的应用,在平台建立“人、地、事、物、组织”辖区治理台账,并打点标记,实时掌握辖区内各管理要素的底数和分布情况。
情况明。基层网格员和骨干力量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对掌握的社情民意通过移动工作端录入上报,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动态掌握基层社情民意。
管得住。通过平台信息汇聚,对各类重点人员和关注对象,以及各区域发生的各类事件各类隐患,全量分析研判,分层分级管理,对高风险人员和事件,及时预判下达网格员,开展通过网格员巡查走访、日常关注、服务管理、应急处置等工作,将隐患问题化解在萌芽、消除在未然。
自治好。村(社区)通过在平台公示组织架构、决策制度、监督机制、政务信息,并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方式引入群众可查看的移动端,使广大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端“小兰帮办”微信小程序,方便快捷地了解村(社区)情况、参与村务、投诉反映和建言献策。
服务优。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平台开设“一亲三心”(返乡走亲、驻村连心、联户交心、入网知心)模块,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联系和走访帮扶群众的能力。同时,通过群众服务端推出政务服务、民生服务、营商服务等各项优质便民服务。
十大融合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全面开展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探索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有的专门用于数据统计,有的专门用于群众诉求表达,有的专门用于处置矛盾纠纷,有的专门用于预防安全隐患,在方便基层治理工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多个业务部门的应用程序,多头录入、反复录入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大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和负担。“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的核心就是“融合”,理念就是“能融尽融、应融尽融”,实现一部手机、一个应用完成基层治理事项的填报汇聚,让数据多跑路,真正为基层肩负增效。
实现理念融合。以中央“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核心理念,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目标,结合兰州实际,聚焦提升基层党建引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矛盾化解能力、风险治理能力,以大数据赋能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层减负提效,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理念融合。
实现数据融合。通过平台汇聚,将人口、党建、组织、地址、建筑、土地、环保、应急、城管、林业、水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重点人群、关注对象、公共诉求、政务服务等30余类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各维度数据的网格化管理使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真实、可靠、实时、动态的数据基础。
实现平台融合。以“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为中枢,对上实现对省级平安甘肃、“陇情e通”等10余个平台的数据贯通,对下实现对市级智慧城管、大气监测、市场监管、12345政务热线、“小兰帮办”、政务资源、视频监控AI等20余个系统平台整合并行,实现了各类治理数据和工作平台的资源汇聚。
实现功能融合。通过“小兰民情”“小兰网格”“小兰帮办”三大功能板块,实现社情民情在线看,骨干力量在线聚,网格治理在线管,群众服务在线办,治理事项在线处,指挥调度在线点。达到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等应用功能。
实现技术融合。充分运用数字3D地图、政务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信息化技术,实现指挥大屏、工作中屏(pc端)、移动小屏(“钉钉”、微信、支付宝)三屏互通联动,技术相互配套,全力支撑数字政府和智慧社区发展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现业务融合。“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通过内在技术融合和外在数据融合贯通医疗、教育、养老、扶贫、乡村、环境、综治等各类基层业务渠道,实现了治理主体和机制的内外连接和整合,达到“多网合一、一网通管”效果。
实现流程融合。在平台上建立起市、县、乡、村和网格“五级联动”的管理和工作体系,对应面向行政管理的“小兰民情”,面向网格化管理的“小兰网格”,面向群众服务的“小兰帮办”,在流程上形成纵线贯通、横向联通、闭环办理全流程处置机制,达到了对各类事件和任务的双向闭环处置流程。
实现场景融合。平台建立有基层党建、社会治安、防灾避险、市场监管、城乡管理、生态环保、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9大类20多项专题场景,打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基层社会治理场景运行新机制,做到职责资源全面激活、治理工作全面落实,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的全面、快速落实。
实现应用融合。通过在平台建立“人、地、事、物、组织”基层治理五大应用要素专题库,借助“钉钉”、“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应用端口,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实现管理端、工作端、群众端“三端融合”,全方位、多领域、各角度支撑应用融合,实现应用直达、方便快捷、阳光透明的治理效果。
实现服务融合。在“小兰帮办”板块面向群众、企业开放5个分区专栏应用场景,50项服务内容,方便群众快捷地了解村(居)情况、参与村(社区)事务、投诉反映、自身事务办理和建言献策,实现公共服务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推动基层事情基层办、有人办、马上办,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同时,让公共服务随时随地触“网”可及,老百姓越来越省时省力省事。
四个一工程
“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的建设应用,横向涉及五十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纵向涉及市、县、乡、村、网格“五级”体系,技术上也涉及多个公司团队,还要配套数十项工作机制和规范标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业务众多复杂、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要求高的创新型系统工程。为保障平台建设和应用的高效顺畅,兰州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发力和创新。
搭建一个平台,强化综合型、全方位技术应用支撑。平台以“一标三实”数据采集、全市数字地图、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四项配套作为数据支撑,形成了既有行政侧的综合管理、又有面向社会侧提供服务的工作平台,形成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建立一套体系,构建“市县镇村组”五级联动机制。“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对传统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形成了一套从上到下、分工明确的组织领导体系,在市级层面成立“民情地图”应用推广领导小组,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负责统筹、督办、指导全市应用推广工作,在县、乡、村三级成立小兰社会治理指挥分中心、指挥所、工作站,负责统筹领导辖区应用推广的全面推进和网格化管理工作,实现平台运行的实体化和常态化,分别以大、中、小网格为单位,负责具体的网格化终端管理工作。
锻造一支队伍,组建专心、专业、专注的网格员力量。打破以往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治理模式,按照“1+4+X”模式充实网格力量,在“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基础上打造一支基层网格员队伍。划分大网格110个、中网格1086个、小网格7507个,并全覆盖配备网格员,专项出台《兰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形成“事件上报-分拨交办-部门处置-回访确认-事件办结”的事件闭环处理机制,除网格员外,群众对于发现基层治理的事件,也可以通过“小兰帮办”上报和反映,突破原有管理模式的瓶颈,多主体形成合力推动社会治理。
形成一套机制,确保建好、用好、用实“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制定出台有关平台数据管理的总体指导意见,推动业务场景主管部门相应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数据更新维护工作机制,保障平台数据的活跃性、准确性、实用性。推动市直各职能部门至少有一个业务主题上图,按照“谁经手、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业务场景的具体操作工作指引,常态化落实“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相应业务场景的巡查、监督、管理,及时更新完善业务数据。
兰州市将持续深化推进“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建设应用,不断完善功能应用,强化各项工作管理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积极有效的“兰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