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0 14:25:22 次数:4180
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又处于转型高速发展期的汕尾如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汕尾市纵深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这一创新举措筑牢社会平安稳定基石,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夯实基础。
具体而言,汕尾市横向全面筑牢镇、村、组三级战斗堡垒,纵向推行“网格化+大数据+群众路线”治理模式,构建“三横三竖”到边、到底的“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汕尾样板。
在汕尾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的有力推动下,绝大多数社会矛盾被化解于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以来,全市通过省一体化信访信息系统收到群众信访事项共2014件,同比下降11.74%。和谐善治环境,为汕尾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快速预警化解社会矛盾
三横三竖是什么字?答案是“田”。“三横”代表镇、村、组三级基层治理平台联合发力,“三竖”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多渠道融合信息互通。基于此体系,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响应综合研判、快速平衡保障各方利益解决矛盾点,实现搬清障碍以保障社会和谐安全稳定发展。
以汕尾一起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矛盾纠纷为例。事件所在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纠纷双方在田地里一直争执不下,互不退让,事情陷入了僵局。镇驻村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发现问题后,立即上前劝解,平复当事双方情绪,并利用“民情地图”“善美网格”系统将该事件上报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经研判,该案件分拨给镇综治办受理该事件。镇综治办派出矛调中心的人民调解员来到现场了解情况。并与指挥中心形成联动,共同开展研判分析会议,并结合“善美民情”系统的党员分布数据,与该村党总支部协商调度该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的老党员协助调解,同时加派镇执法队和城建部门人员一起到现场协助处理纠纷。最后经过28次的多方调解,当事人各让一步,双方才达成了一致共识。
“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联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田’字型新格局的构建。”镇综治办负责人如是认为。作为一名调解员,他对于“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深有感触。
乡镇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正在快速撰写,汕尾将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如何确保权力的下放平稳有序?“‘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也将发挥其保驾护航的功效。这一体系可以快速预警矛盾、解决矛盾,同时规避和约束镇街执法权。”汕尾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完善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经济繁荣发展离不开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陆丰市工商联主席、陆丰市比德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宝家表示,近年来,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陆丰建设工作,通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等专项行动,清除了一批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有力保障了全市社会大局的稳定。正是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家才能在汕尾安心地经营、茁壮地成长。工商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全市安全、稳定奠定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
“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既有力地保障社会安定,也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这一年来,汕尾市各县(市、区)高效的招商引资政策,离不开汕尾市各级政府“店小二”服务模式,也得益于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面对招商项目落地需要征用土地、项目推进需要村民支持与配合等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良方。
“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也是汕尾市近年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以来,汕尾市大力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式构建“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经过一年的纵深发展,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10月12日,汕尾“三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1年第七次会议,会上要求充分发挥“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效能,推动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促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成效,真正走出一条具有汕尾特色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成绩单】
截至今年10月底,汕尾市56个镇(街、场、区)、864个村、4509个组,已经全部被纳入“田”字型社会治理体系中
与汕尾的行政区划一一对应,网格化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共划分56个大网格、864个中网格、4509个小网格,共有网格员9311名
截至11月,“民情地图”共采集实有人口256万多人、实有房屋69.5万多间、实有单位5.6万多个,完成航拍图2120平方千米,汇聚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23个党政机关单位共305类数据,初步建成“人、事、地、物、组织”汕尾民情数据库;全市共成立县、镇两级联勤指挥中心63个,累计巡查走访28万次,上报事件28万件,形成“事件上报—分拨交办—部门处置—回访确认—事件办结”的数字化闭环
【一线观】
陆河县 高学历年轻人成为网格员
陆河县着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第一环——网格员队伍。该县今年招聘367名网格员,进一步提升年轻人比例,当中有较多本科和大专学历,大大提升了网格员队伍的执行力,为夯实“田”字型治理体系根基打好坚实基础。
同时,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县镇联勤指挥中心建设工作。在线上,依托“民情地图”平台,以网格员、党员、驻村第一书记等“六员”上报事件和网格员巡查走访排查上报问题隐患为着力点,收集和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矛盾纠纷从定期排查化解向即时掌控化解有效转变,不断激活基层治理平安细胞;大力推行“一网通联”,实现一条政务外网访问多个业务系统功能,推动解决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大大提升“民情地图”平台效力;整合政府、民间视频监控资源,构建综治“天眼”,联通县、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推进全县村(社区)自建视频监控整合与共享工作,实现县镇村主干道、主区域平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大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和交通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在线下,强化乡镇“矛调中心”建设,整合场地设施、人员岗位、体制机制和行政、司法、社会等各类资源,在全市率先建成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治理体系,建立源头治理、预测预警、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机制,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终点站”。
今年以来,陆河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38件,其中调处成功531件,调处成功率达98.7%。截至9月底,全县运用“民情地图”排查上报事件6243个,办结6232个,办结率99.82%。
陆丰市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镇街
陆丰市酝酿出“高位推动、规范管理、实施奖惩”的组合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纵深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等部门和各镇(场、区),切实加强对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工作的组织领导,并选拔符合条件的新录用公务员驻村锻炼,将驻村平台打造成为培养锻炼新录用公务员的“练兵场”,为村(社区)注入“新鲜血液”,明确包村领导、驻村干部、驻村民(辅)警工作责任,落实驻村人员信息、职责任务、走访情况“三上墙”,完善“田”字型治理体系系统性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驻村干部、一村一警、驻村第一书记、驻镇帮镇扶村人员等多方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并将出台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办法,实行“每半年一次考核亮牌,每年一次评优”,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分配、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并对“亮黄牌”“亮红牌”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同时,将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推进乡镇街道以自身名义行使综合行政执法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截至9月30日,陆丰市共下放两批行政执法事项共448项,全市20个镇共有持执法证人员468人,共办理案件899宗,逐步破解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难题。为确保下放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10月19日,陆丰全市各镇街综合执法人员共200多人参加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综合行政法律法规知识、涉及下放行政执法事项的法律法规及执法实务等,对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构建“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海丰县 整合网格体系 发挥预警功能
海丰县建立了“4+X+Y”网格体系,并经过整合,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通管”的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格员的预警能力。尤其是志愿网格员,在外来人口聚居区域,从外来人员中选出志愿网格员预警并处理矛盾纠纷,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海丰全县划分大网格14个、中网格253个、小网格828个,配齐配强专兼职网格员共1316名。通过网格员考核奖惩、部门联动和网格事件分级分类、流转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反馈,矛盾纠纷精准研判处置。
截至10月17日,海丰县网格化子系统数据累计上报事件92041条(包含正在受理中和作废事件数),网格事件办结87882宗,办结率99.97%,工作日志183661条、巡查走访44774条。同时,深化以调解、仲裁、监察“三位一体”为基础、多方力量参与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综治平台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延伸平台,并将劳动纠纷处理工作纳入各镇公共服务平台一并统筹谋划、建设与考核。
通过此机制,今年9月30日之前,海丰县及时处置欠薪案件481宗,涉及总人数3305人、涉及金额5753.11万元,及时化解劳资纠纷,保障劳动领域和谐稳定。除此以外,各部门、各镇推行“一亲三心”“双报到、双服务”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今年以来,已经累计走访慰问群众6万多户,解决实际问题1.7万多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0多次。
华侨管理区 率先完成“6+1”机构改革
华侨管理区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同抓”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聚焦街道、村社区、小组“三横”,着力构建管理服务闭环,率先完成“6+1”机构改革,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力量、资源、政策向基层倾斜,率先完成“一中心四平台”建设,理顺权责事项清单2070项,全区6名执法编制全部下沉街道,配齐街道机构人员,街道人员编制占全区公务员编制31.4%,有效提升镇街组织力;坚持“五治一体”模式,建立党群议事、红白理事等“五个会”,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邻里纠纷自己调、公共事务大家管、社会治理同参与的乡村自治新格局。同时,大力推行“帮代办”服务,梳理下放村级服务事项15类30项,村民办事更加便利。通过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事调解委员会、街道商事调解室将各领域矛盾纠纷排查从事后转化到事前防范,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今年以来,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40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23件,调解成功23件,调解成功率100%;开展网络法律服务70余次,审核修改完善合同11份;同时,充分利用“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加强对行为反常人员教育疏导,有效防范意外情况发生。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做好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基层治理,重在苦练“内功”。持续健全镇、村、组三级基层治理架构,画好“三横”,扎实做好街道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完善“一中心四平台”运行机制,着力提升街道干部素质能力;切实规范和促进“四议两公开”,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进一步强化村民小组“三资”管理,严格落实“组账、组产村监镇管”,选优配强村民小组干部队伍。
不断完善“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管理机制,画好“三竖”,依托“民情地图”,绘制共治蓝图,以数字化转型为着力点,按下实现智慧管理、智能管理的“加速键”;推进“全科网格”,整合优化资源,加快以构建全要素治理体系丈量民情、排解民忧、温暖民心;落实“一亲三心”,走好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以“长牙齿”的硬举措下大力气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展现担当作为,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齐心协力共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全体基层干部要时常反躬自省、对照检查,倒逼自身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做到服务群众更加精心耐心、化解痛难点问题更加精准有力。
【南方日报记者】 郭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