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3 14:13:00 次数:4229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并扩散至社会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已经从“人工智能1.0”时代迈入“人工智能2.0”时代,即从简单运算、低效识别、机器辅助的特性向极致运算、高能甄别与人机交互的特性蜕变。
在5G智能时代,传统的物理区隔日渐式微,新兴的数字联结积势成能,出现了诸如“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形态。
传统警务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视的方式对汇集的数据进行机械式的整合与分析,在实际的侦查与破案过程中,更多凭借肉眼辨析标注、目击证人佐证等手段展开治安防控和罪犯打击,此时警务技术呈现出显著的生理体态感应特征。
伴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技术群的嵌入式渗透,从“手势指引”的交通治理应对到智能调节红绿灯的“城市数据大脑”,从以机器换人力到以机器赋能警务服务发展,从“实体办公”到“无人办公”和“虚拟办公”的转型,从线下窗口的证件受理到线上线下一体的异地证件申办,无不凸显“人工智能+”的警务技术在未来警务发展中的重要性。
因此,从警务技术来看,以自动学习、优化算法、智能识别为核心的智能技术赋能警务技术更具自动感知、更显科技感应和智能集成。
一般来讲,警务工作不仅涉及日常警物调拨、案件侦破、嫌犯跟踪、证件审批、治安防控等即时性民生安全治理,也包括自卫观念、法律权利、灾害应急等民生安全意识强化教育。
据此,我们将警务工作技术划分为数据技术、防控技术与业务技术三个方面。案例特征、嫌犯倾向、嫌犯轨迹等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算法的辨析、整合与建构,可助力警员精准探析数据与数据之间、人与数据之间隐匿的潜在关联,并具象还原犯罪经过。这深刻地改变了公安机关侦察追踪工作的质态,进而实现了警务数据技术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编织的智慧警务数据网点覆盖了一定范围内的公安、政府和重要的社会组织信息系统,无边界的数据分布实现了重点案件、资料的实时共享、共用,拓展了警务人员安全检查的范围,同时也增强了公安机关与政府、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主体的协同力和行动力,进而助推警务防控技术走向敏捷化和智能化。
此外,随着智慧警务的纵深发展,其实践触角可延伸至证件审批、安全意识教育等民生业务。融合计算机图像、音频处理技术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的虹膜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智能技术加速了重要证件、重要材料的自动审批、一键审批与在线审批。基于动态感知、认知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智能民意感知系统能够将公民的搜索数据转化成其对公共网络安全的需求及评价,从而助力警务人员精准识别网络系统“短板”和潜在的安全服务需求,进而倒逼公安系统自身服务的变革和转型。
虽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增强了警务技术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智能性,但是在技术风险盛行的背景下,公安系统仍需维护好伦理与技术之间的秩序生态,防止算法歧视、隐私泄露、“数据杀熟”、数据威权等技术风险给社会安全造成的损害。
来源: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陈潭、王鹏